产品分类
行业新闻
12月24日是长津湖战役胜利纪念日
发布时间:2024/12/24 作者:佳创不锈钢 点击量:42次
在很多国家,12月24日是“平安夜的前夕,充满了温馨与欢庆。然而,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天有着不同的历史意义--1950年12月24日,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取得胜利的日子。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战局,也展示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用生命捍卫家国的英勇与坚守。每年的这个时刻,回望历史,我们不禁要问:长津湖战役背后的英雄们,究竟承载了怎样的信念和精神?他们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呢?
长津湖战役:冰雪中的血与火
1950年,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,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,跨越边境,投入到这场关系国家命运的战争中,我的爷爷也参加了抗美援朝,他的名字叫冯玉海。长津湖战役是其中最为惨烈的一场,它发生在严寒的冬季,气温常年低至零下40°℃。对志愿军而言,这不仅是对敌人武力的对抗,更是与严酷自然环境的搏斗。
在这场战役中,志愿军战士们面临的不仅是敌人的强大火力,更有刺骨的寒冷、极度的饥饿以及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。许多人在绝望的环境中仍然坚持着,他们的英勇与坚韧,成为了历史永恒的烙印。
“冰雕连”:用生命守卫阵地
长津湖战役中,有一个被历史铭记的英雄群体,他们被称为“冰雕连”。这些志愿军战士在极度寒冷的条件下,宁可冻死也绝不暴露目标,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刻。那一连的战士们,用血与肉书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--他们全员冻死在阵地上,身姿依旧保持着战斗队形,手持武器,目视前方,宛如冰雕般矗立。战后,清理战场时,有人发现了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张卡片,纸上写道:“我爱亲人和祖国,更爱我的荣誉。冰雪啊,我绝不屈服于你,哪怕是冻死,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。”
这份决绝的信念令人动容。正是这群年轻的战士们,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,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定。即便是面对死亡,他们依然坚定地认为,“荣誉”比生命更为重要。
一位年轻战士的遗憾:周全弟的故事
在长津湖战役中,不仅是“冰雕连”的战士,很多年轻人也在极寒与战火中失去生命。年仅十几岁的周全弟,就是其中的一员。那时,他和战友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和胶鞋,顶着冰雪与敌人进行生死对抗。在一次激烈的冲锋中,周全弟因冻伤四肢而无法动弹,眼睁睁看着战友们冲向敌人,却因自己被冻伤而无法跟随,心中充满了遗憾与痛苦。
最终,周全弟被送回了东北的医院,但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简陋,截肢手术甚至没有麻药,年仅16岁的他失去了全部的四肢。“拿枪我拿不了了”这一句话,至今让人心碎。尽管如此,周全弟依然坚守着自己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荣耀,他的精神,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永远的灯塔。
极寒中的坚韧与奉献:医护人员的坚守
长津湖战役的艰苦,不仅仅体现在前线的战斗,更体现在后方医护人员的艰难处境。96岁的老军医于芝林,曾在战役中担任师医院院长,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仍然动情。他讲述“零下40°℃,手捏着铁,皮肤粘在上面,拿下来时皮肤被撕扯掉。我们只能将白色的-道:面反过来披着,隐藏在雪山中。“
战斗结束时,医院一天就收到了2800个伤员,许多战士的手指和脚趾因为冻伤而需要截肢。最年轻的伤员只有16岁,然而,没有一个人因疼痛而哭泣。无数英勇的生命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献出了最宝贵的东西,而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奉献,至今仍然令人动容。
战争中的后勤保障:背后的默默奉献
长津湖战役不仅是前线的英勇战斗,后勤保障同样至关重要。志愿军的战斗物资极为匮乏,甚至连土豆都成了珍贵的食物。由于气温过低,土豆冻得如石块般坚硬,很多战士甚至没有饭吃。此时,一位名叫王法礼的班长,竟将冻土豆放在胸口焐热,冒着寒冷为战士们提供温暖的食物。那一份战友情深深地刻在了阎福斌的心中,成为了他一生的记忆。
无名英雄:为后代的和平而战
在这场战役中,还有许多英雄默默无闻,他们没有名字,甚至连一个坟墓都没有留下。时年101岁的吴茂和回忆起长津湖战役时,眼中湿润。“无名英雄,四字重千钧。”他说。为了保护公路桥,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无数战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。然而,他们的付出换来了后代的安宁,也正如电影《长津湖》中的台词:“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,后辈就不用打了。
这些英勇的无名英雄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今天的和平与安宁,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出来的。
结语:铭记历史,吾辈自强,守护和平
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胜利,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与牺牲精神的象征。这些英雄们用他们的坚韧和勇气,捍卫了祖国的荣誉,也为我们后代争取了和平与幸福。在今天,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,我们应当从这些英雄身上汲取力量,铭记历史,不忘初心,勇敢追求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。
致敬所有为祖国献出生命的英雄,人民英雄,永垂不朽!
(转自中华网)
上一篇:没有了